采购热线:18503862628

“炭”与“碳”的异同点是什么?(3)

带石旁的“碳”,显然是在翻译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第六号元素时,由化学家杜撰的一个新字。

“碳”这个字,究竟是什么时候由化学仓颉创造出来的呢?我国翻译西方近代化学著作,始自徐寿。徐寿(1818—1884),字雪村,江苏无锡人,是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和杰出的开拓者。他和英人傅兰雅(JohnFryer,1839—1928)合作,介绍和翻译了:《化学鉴原》六卷(1871年刊行)、《化学鉴原续编》二十四卷(1874年刊行)、《化学鉴原补编》六卷(1879年刊行)、《化学分原》八卷(1872年刊行)、《化学考质》八卷(1883年刊行)、《化学求数》十六卷(1883年刊行)、《物体遇热改易记》十卷(1899年刊行)、《法律医学》二十六卷(1899年刊行)等等。其中最早译出的《化学鉴原》(Wells’Principle and Applicatons of Chemistry)的原文是1858年在纽约和芝加哥出版[15]。

十三年后,由徐寿和傅兰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出。这本书对我国化学界影响很大,三十年后出版的《东西学书缘》还称之为善本。这是我们系统地介绍西方近代化学的最早的一本书。在江南制造局开译《化学鉴原》的同时,广州博济医院的美国医师嘉约翰(KerrJohnGla)和中国学者何了然也合译此书,名为《化学初阶》共四卷,同治九年(1870年)刊行,内容较《化学鉴原)略简,但早一年刊出。当时已知64种元素,元素的名称,《鉴原》和《初阶》的译法大体相同。金属元素都加金旁,如钡、锰、镁、锂等,至今沿用。但非金属元素,并未都加石旁,如磷,两书都译为燐;硅,《初阶》译为“玻”,《鉴原》译为“矽”;氢、氮、氧,《初阶》译为“轻”、“淡”、“养”,《鉴原》译为“轻气”“淡气”、“养气”。值得注意,对碳这个元素,两书都译为“炭”,都没有加石旁,此时的“炭”字,相当于现代英语中的carbon,身兼二任,既指炭材料,又指碳元素。非金属元素加石旁,这一条造字规则,看来,在当时尚未形成。

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、三十年代初出版的词书上开始出现带石旁的“碳”宇,如1930年出版的《王云五大字典》[22]就收录了这个字,指明其唯一意义是符号为C的元素。但就在这同一本字典所附的中英名词对照表中,在carbon一字之下,只注明“炭质”一义。所谓“炭质”即“炭原质”就是碳元素。可见当时,“碳”作为元素名称的合法地位,尚未完全确立。

民国二十一年(1932年)十一月二十六日,前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了《化学命名原则》[3],其中第七条把历来已通行的化学元素的订名原则,加以总结,说得很清楚:“元素之名,各以一牛表之,在平常状况下为气态者,从气;为液态者,从水;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,从金;非金属元素之为固态者,从石。”同条附元素表,把第6号元素第一次正式订名为“碳”。确定这些原则,费了不少周折,看来比较慎重。从当时国立编辑馆的负责人陈可忠1933年为《化学命名原则》写的序言上,可知其概略:

上一篇
下一篇

相关文章

在线留言

*

*

在线客服
在线客服 X

在线客服